男人的天堂AV国产在线
<sub id="xjl7l"><thead id="xjl7l"><var id="xjl7l"></var></thead></sub>

    <menuitem id="xjl7l"><p id="xjl7l"></p></menuitem>

    <menuitem id="xjl7l"></menuitem>

      【國資報告】加強科技創新 端穩“能源飯碗”

      發布時間:2022年10月22日

      分享至: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我國新時代能源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擘畫了中國能源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能源安全事關發展安全、國家安全,對國家繁榮發展、社會長治久安、人民生活改善至關重要。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三峽能源作為能源領域的國有企業,始終堅持從政治高度看待能源安全問題,心系“國之大者”,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要,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攻克核心技術、帶動產業進步,推動新能源“立”得起、“站”得穩,切實擔負起端穩“能源飯碗”的使命擔當。

        完善體制機制、加大資源投入

        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國有企業完善創新體系、增強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三峽能源以當好能源科技革命排頭兵和主力軍為己任,將科技創新視為主責主業,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營造科技創新良好環境。

        建立健全制度,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十四五”發展規劃》,將科技創新全面融入公司發展戰略;按照“分類分級、分層分步”原則,研究制定了《科技工作管理制度》《科研項目管理》《科技創新獎勵激勵管理》等專項制度,形成以《科技工作管理制度》為統領、10項專項管理制度為支撐的科技創新制度體系。

        優化管理模式,統籌科技創新。將科技創新理念貫穿于項目全周期,在項目前期開發、工程建設、電力生產各階段聚力攻堅核心技術。明確新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報告必須增加科技創新內容,并將科研試驗費列入概算。

        加大投入力度,強化資源保障。通過積極申報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工程可研階段設立“科技創新篇”等,多渠道爭取研發資金,近三年公司科技和研發投入逐年攀升,科技投入強度由2.86%提升至4.33%,研發投入強度由0.28%提升至2%;推動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建立科技創新激勵與容錯體系機制,擬將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回并加大了研發投入的考核權重,積極探索“揭榜掛帥”“賽馬”等重大科技項目攻關開展方式。

        搭建創新平臺,激發創新活力。深化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創建了16家創新工作室,打造解決問題的“攻關站”和培養技術人才的“練兵場”,挖掘孵化70項專利,大幅提升技術專利擁有量;鼓勵員工進行“小”“微”創新,深入開展“導師帶徒”“核心技術研討”“仿真培訓”等活動,創新成果獲中電聯電力職工創新獎、中國水利電力質量管理協會質量創新獎等多項榮譽。

        通過科技創新體系、機制、管理、平臺等方面的不斷探索,三峽能源科技創新成果“落地開花”、成效凸顯。截至目前,三峽能源已承擔國家“十三五”“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及省部級科技項目(課題)15項,其中5項為項目牽頭單位;擁有國內有效專利180項;參編國家及行業標準20余項,主編或參編企業標準90余項;榮獲中電聯電力創新獎一等獎、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等8項省部級或行業級科技獎勵。

        堅持需求導向、聚焦關鍵技術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三峽工程時強調“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三峽能源的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三峽能源聚焦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發展需求,以攻克新能源“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以“科技研發+示范應用”為應用模式,以“風光三峽”和“海上風電引領者”重大工程為載體,謀劃立項了一系列科技攻關項目,打造了一批新能源“大國重器”。

        為推動海上風電向深遠海挺進,三峽能源在廣東陽江建成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打造了“海上風機基礎博物館”,聯合上海院、華南理工大學及供應鏈企業,自主研發并實現全球首臺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并網發電,標志著我國在全球率先具備大容量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自主研發、制造、安裝及運營能力,該項目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江蘇如東,三峽能源聯合華東院、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共同研究、投產亞洲首個采用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海上風電項目,輸送容量和電壓等級指標均為國內外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工程之最。

        近年來,乘著雙碳的東風,新能源裝機規??焖偬嵘?。三峽能源以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夯實對傳統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基礎為目標,開展了源網荷儲、光熱發電、綠電制氫等新業態的先進示范,實施大規模的壓縮空氣儲能,多場景、規?;娊馑茪?,鈉離子儲能電池等新技術的前瞻探索,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有力支撐。

        在內蒙古烏蘭察布,三峽能源策劃、建設了國內最大“源網荷儲”項目,采用新能源、電網、儲能、負荷相互協同優化的供電技術,解決新能源消納及其所產生的電網波動性等問題,并為當地電網提供調峰。該項目首期已于2021年底并網,二、三期項目正在抓緊建設,預計2022年底并網。在山東慶云,投產了20萬千瓦時獨立儲能電站,首次采用全球最先進的1500V液冷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國家首批年產萬噸級綠氫的納日松40萬千瓦光伏制氫項目已開工建設。目前正在進一步策劃實施風光火儲聯合高效先進綠色清潔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外送基地,推動新能源規?;_發、高比例送出、高效率消納。

        建設創新平臺、凝聚創新力量

        推動上下游融通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三峽能源充分發揮企業出題者作用,著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加快構建企業牽頭、科研單位支撐、產業鏈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攻克難題,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

        三峽能源發揮資源整合優勢,打造一南一北兩個科技創新基地,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提高現代化和安全水平:聚焦海上風電先進裝備示范與推廣,在福建投產海上風電產業園,推進海上風電技術產業集群化發展,該產業園先后下線亞洲當期最大容量10兆瓦、13兆瓦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實現我國海上風電單機容量新紀錄的不斷刷新、自我超越。錨定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在內蒙古建設烏蘭察布創新示范園,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源網荷儲”技術研發試驗基地,聯合三峽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清華大學等單位,依托該基地共同申報建設“內蒙古自治區源網荷儲企業重點實驗室”,爭創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

        特別是在海上風電領域,三峽能源傳承三峽精神和三峽經驗,積極推動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國產化進程。早在2016年即開工建設全球首個大容量海上風機試驗風場,共安裝來自八家國內外主流風機廠商的14臺海上風機,實現通用電氣6兆瓦海上風機在亞洲的首秀、安裝了當期亞太地區單機容量最大的金風科技6.7兆瓦海上風機。這一場同行業的“奧林匹克”競賽,成為我國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的技術進步和商業化進程的關鍵一步。此后,三峽能源持續推動海上風電技術引領。近期,國家能源局公布2021年度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名單,三峽能源主持和參與的“10兆瓦海上風力發電機組”等4個項目位列其中,該名單中共有5項海上風電裝備,而三峽能源占據了其中3項。

        三峽能源還通過公司直投和產業基金投資兩種方式,圍繞大容量風機研發制造、新型海上風電基礎形式、高效太陽能發電技術、儲能、氫能等領域,投資布局具有核心技術和科技創新能力的項目。2021年與中科海鈉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全球首條1GWh鈉離子電池生產線,目前首條生產線已落成。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三峽能源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用更多的科技創新實績引領能源改革浪潮,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更多三峽力量。

      瀏覽次數: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京ICP備14037604號-1
      男人的天堂AV国产在线,国产青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国产精品优女在线观看免费